胡毅君《有凤来仪》水印木刻创作案例

首页    水印版画案例库    胡毅君《有凤来仪》水印木刻创作案例

一、作品

 

《有凤来仪》  水印木刻  66厘米×35厘米×4张  2022年

 

 

二、作品说明

 

步入研究生阶段,我满怀憧憬地投身于学习与主题创作之中,却不料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困惑与挑战,一时之间竟语塞无措。面对如何通过水印这一媒介表达自我、传达思想以及如何精进表达等诸多疑问,我感到茫然无措,内心充满了彷徨。幸而,导师悉心引导,她劝慰我给自己多一些时间,不必急于求成只需边走边寻找答案。“寻找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我当前创作的状态。在这一过程中,我开始更加深入地审视自我,同时也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,逐步构建起自己的判断力。创作的过程对我而言,既是全身心的投入,也是一种享受,它仿佛具有治愈的力量。

目前,我延续着本科毕业时的研究主题,在古典文学巨著《红楼梦》中寻幽探胜,努力理解中国古典雅文化的精髓与人性的复杂多面。一本书,一个人,认识它的十来年,伴我成长已有十余载,对我影响深远,成为了我现阶段探索的创作命题。我渴望通过水印木刻这一独特艺术形式,丰富并展现我个人独有的生命体验。正如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默斯·希尼在其诗作《自我的赫利孔山》(Personal Helicon: For Michael Longley)中所言:“所以我写诗/是为了凝视自己,为了让黑暗发出回声。”(I rhyme/ To see myself,to set the darkness echoing. )我的创作之旅同样是一场不断探索的旅程,凝视深渊,侧耳倾听。

 

 

三、印刷视频

 

 

 

 

四、创作思路

 

 

 

五、《有凤来仪》之一

 

《有凤来仪》之一  水印木刻  66厘米×35厘米  2021年

 

 

1、创作过程

 

《有凤来仪》之一 草图

 

 

2、分版

 

 

 

3、印刷

 

 

 

最终效果

 

4、小结

 

这张作品标志着我第一次尝试做系列作品。当时,我对纸张的选择并无太多考究,导致成品效果颇为粗糙,画面效果的把控也略显生疏,背景的颜色印得过重,成了不小的遗憾。第二次重新开始印刷改用红星宣纸之后,作品的呈现效果有了提升,变得更加细腻且稳定。现在再看看这幅画,虽然颜色用得还不够熟练,层次也不那么分明,但它无疑是我创作道路上的很重要的一个开始。

 

 

六、《有凤来仪》之二

 

《有凤来仪》之二  水印木刻  66厘米×35厘米  2021年

 

1、创作过程

 

《有凤来仪》之二 草图

 

2、分版

 

 

 

3、刻板

 

 

4、印刷

 

最终效果

 

5、小结

 

这张作品与《有凤来仪》系列之一同期创作,技术上仍显青涩,但得益于前作的经验,画面处理上更显流畅。在处理背景印刷时,我尤为谨慎,几乎是屏息操作,尽管如此,仍然有受力不均的困扰,导致纸张一端变形、走位,出现纸张皱缩与颜色不均的状况。这一挑战在前作中曾经出现过,我不断调试压印力度,密切关注纸张覆盖的平整度,力求在细节中精进。

 

 

 

七、《有凤来仪》之三

 

《有凤来仪》之三  水印木刻  66厘米×35厘米  2022年

 

1、创作过程

 

《有凤来仪》之三 草图

 

2、分版

 

 

 

3、刻板

 

 

 

4、印刷

 

 

 

最终效果

 

5、小结

 

在完成《有凤来仪》系列一、二之后,我穿插了进行了其他习作的练习。正是从那之后,我更加重视导师的建议,养成了详细记录创作过程的好习惯。每当回顾这些笔记和资料,我都仿佛重新经历了那些印画的瞬间,在脑海里又温习了一遍。这张作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,它在印刷技巧上更为流畅和熟练,而在背景印制上,我也逐渐找到了更加适合的方法。

 

 

八、《有凤来仪》之四

 

《有凤来仪》之四  水印木刻  66厘米×35厘米  2022年

 

 

1、创作过程

 

《有凤来仪》之四 草图

 

 

2、分版

 

 

 

 

3、刻板

 

 

 

4、印刷

 

 

 

 

 

最终效果

 

 

5、小结

 

在完成了《有凤来仪》系列的前三张作品后,这第四张准备对这个系列进行一次小结与反思。尽管我的草稿本中还勾画了对这个系列更多延伸的想象与草图,但我意识到,如果一直沿着同一条路走,可能没有太大意思。因此,在这张作品中,我试图做新的尝试,从表现形式上与前三张作出明显的区分。然而,初次印制的效果并未完全达到我的预期,花瓣的色彩层次并未展现出来,整个画面显得较为平淡。导师及时给予了我宝贵的建议,让我意识到在色彩处理上还可以更加精细和大胆。经过调整与再次印制,花瓣的颜色变化终于得以凸显,画面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。因此,我也开始更加关注如何提高画面的层次感和丰富性,让作品的呈现更加得耐看、可看。

 

 

九、总结

 

《有凤来仪》作为我研究生生涯的第一套水印作品系列,不仅标志着我创作探索的新起点,也是我在水印创作语言与技术上的初步探索与积累。自入学以来,通过不断实践练习,我取得了一些的成长与进步,尤其是在完成这一系列前两张作品后,我的创作方向更加清晰明确。

在印刷环节,我遭遇了一些的挑战。比如,在墨蓝色底板的印刷时,面对水分控制、压力调节以及步骤衔接等一系列问题,我初时显得手足无措,甚至因频繁出现的问题而感到沮丧。这一块图形的印刷顺序在倒数第二,在它之前画面已经完成了70-80%,假如这一版没印好,意味着一切卷土重来,当时我会因此感到有压力从而小心谨慎。幸而每当出现状况时,导师总是及时地给予耐心且细致的分析和指导。

经过多次的尝试与调整,我逐渐摸索出印刷的技巧和方法,也深刻理解了导师所说水印创作的流程是一环扣一环的,层层递进,要有足够耐心和细心并且持之以恒,才能使画面效果不受技术的限制,反复纠错的过程是积累经验的必经之路。

如今回望,我深知“反复纠错”不仅是积累经验的必经之路,更是通往水印创作的坚实阶梯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验,继续在水印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、学习、成长。

 

 

十、作者简介

 

 

胡毅君

 

1996年 生于广东佛山

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主修水印木刻方向。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广东省女画家协会会员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2025年4月18日 10:25